天博体育官方网站
Mou Mou Jidian Generator
客户统一服务热线

020-3881926
13988694641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中能电气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天博体育官方网站

  天博体育官方网站天博体育官方网站天博体育官方网站公司致力于成为先进的能源互联网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目前已构建“智能电网设备制造+新能源产业运营”双轮驱动业务格局。

  公司智能电网设备制造业务主要系输配电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主要产品包括中压配电柜、预制式电缆附件、高低压成套设备、箱式变电站等一次设备,以及一二次融合成套柱上开关、一二次融合成套环网箱等一二次融合产品,广泛应用于电网、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及工矿企业配电系统中对电能进行接受和分配并对线路进行控制、保护、检测、计量等,提高配电网的可靠水平、智能水平及环保水平,服务客户主要面向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国铁集团、城市轨道交通、工矿企业。

  公司智能电网设备制造业务属于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行业。该行业包括变压器、整流器和电感器制造、电容器及其配套设备制造、配电开关控制设备制造、电力电子元器件制造、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和其他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等细分行业。公司主要产品属于配电开关控制设备制造业范畴,上业为化工、有色金属、仪器仪表、电子元器件、绝缘件,下业为电力系统建设或运营部门,包括各种类型供电企业、具有自营电厂或自营配电系统的工业用户(矿山开采、石化炼制、钢铁冶炼等)、大型国家重点工程承建单位(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机场、港口等)。

  电力行业系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支柱产业,担负着为国民经济、国防事业以及人民生活电气化提供所需的电气设备的重任,社会用电需求每年持续增长。凭借比国外同类产品更高的性价比和服务优势,国产品牌已经在国内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近些年来,我国电力工业高速发展,整个电气行业发展良好。

  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近十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持续增长。2021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83,12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3%,较2019年同期增长14.7%;2022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86,37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

  (2)新能源蓬勃发展,电网投资向配用电领域倾斜,带动智能电网配电设备增量需求

  双碳”背景下,国家战略层层推进,《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等相关政策密集出台。发电侧,我国将稳步推进结构转型,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煤炭消费比重稳步下降,非化石能源比重将逐步提高,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装机容量快速增长,将带动预制舱式变电站、电力开关设备及具有监控、保护、控制等功能的二次设备增量需求。电网侧,面临着新能源大比例接入、负荷结构变化、电子电源设备大量渗透问题,配网智能化、数字化成为未来必然的发展趋势。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2022年3月发布的《“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提出,加快配电网改造升级,推动智能配电网、主动配电网建设,提高配电网接纳新能源和多元化负荷的承载力和灵活性,促进新能源优先就地就近开发利用。根据《南方电网“十四五”电网发展规划》,南方电网十四五期间总体电网投资约 6700亿元,以加快数字电网建设和现代化电网进程,推动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其中配网建设3200亿元,约占到一半。2023年1月,国家电网董事长、党组书记辛保安在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表示,2023年将加大投资,其中电网投资将超过5200亿元。配电网将向着有源化、协同化、局域化和市场化方向发展,电网的投资重点将进一步向配用电领域倾斜,带动智能电网设备需求显著增加。

  轨道交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高度相关的领域。我国铁路、城市轨道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轨道交通行业对电力自动化要求的持续提升,有利于推动公司轨道交通领域的远动箱式变电站、无功补偿装置、电缆接头测温装置等主要产品市场需求的进一步增加。

  根据国铁集团公布的数据,全国铁路营业里程从2012年的9.8万公里增长到2022年的15.5万公里,其中高铁从0.9万公里增长到4.2万公里。2022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109亿元,投产新线年国家铁路预计完成旅客发送量 26.9亿人次,同比增长 67.6%;预计完成货物发送量39.7亿吨,同比增长1.8%;全面完成国家铁路投资任务,高质量推进川藏铁路等国家重点工程,预计投产新线公里。

  根据交通运输部发布的数据,截至2022年12月31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有53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年全年,新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公里。

  公司从2015年开始布局新能源领域,业务涵盖光伏集中式与分布式能源发电项目的投资、开发、建设、运维和管理,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的投资、运营和产品服务。

  光伏产业链自上而下由光伏硅料、光伏硅片、光伏电池、光伏组件、光伏辅材、光伏逆变器、光伏发电系统构成。公司主要从事光伏集中式及分布式发电项目的开发及建设运营,业务处于光伏产业链下游—光伏发电系统,在这一环节,光伏设备最终与电网相连并输送电力,是光伏发电实际应用的场景,也是光伏发电并网的关键环节。早年受技术限制,光伏发电成本过高,不具备广泛利用的条件。伴随着光伏发电技术的快速迭代与产业升级,过去十年光伏发电成本已下降了超过 90%。随着我国能源转型工作不断推进,光伏等新能源行业得到了蓬勃发展,特别是“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制定后,发展光伏等新能源正式升级为国家战略,光伏将从补充能源转向替代能源。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清洁能源转型及光伏“平价上网”等有利因素的推动下,光伏发电将加速取代传统化石能源,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2022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87.4GW,同比增加59.3%,呈现高速增长趋势;累计光伏并网装机容量达到 392.04GW,新增和累计装机容量均为全球第一。

  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的推进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普及,新能源车也表现出了比以往更强的增长动力。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近两年来高速发展,连续 8年位居全球第一。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2022年新能源汽车持续爆发式增长,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市场占有率达到25.6%,高于上年12.1个百分点。

  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和保有量均呈增长态势,充电需求快速提升。根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统计,2022年1-12月,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259.3万台,其中公共充电桩增量同比上涨91.6%,随车配建私人充电桩增量持续上升,同比上升225.5%。截止2022年12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521万台,同比增加99.1%。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688.7万辆,充电基础设施与新能源汽车继续爆发式增长。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预计2023年新增340万台随车配建充电桩,随车配建充电桩保有量达到681.2万台。预计2023年新增公共充电桩97.5万台公共充电桩保有量达到277.2万台。受下游需求端新能源汽车销量不断增长的影响汽车智能充电行业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同时国家政策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以及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及各地方政府也出台针对充电基础设施的扶持补贴政策。2020年,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被纳入“新基建”。2022年发改委提出,到2025年,部分地区高速公路服务区快充站覆盖率不低于80%,形成能够满足超 2,000万电动汽车充电需求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未来在下游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和国家相关政策的双重刺激作用下,汽车智能充电行业市场规模将持续上涨。

  电力行业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能源产业,其发展周期与宏观经济周期紧密相关。中国电力行业具有较明显的周期性特征,变动趋势与国民经济增长趋势基本相同:一方面,宏观经济的发展要依赖电力行业提供可靠的能源支持;另一方面,国民经济增长对电力行业发展具有驱动作用,当国民经济处于快速发展期时,发电量随电力需求量的增加而上升,并促使电力行业快速发展。

  公司长期专注于输配电设备制造行业,经过多年的研发投入和市场培育,积累了丰富的输配电设备的研发和生产经验以及人才队伍。同时公司坚持引进消化与自主创新战略,不断打造产品硬件研发平台、软件开发平台、先进制造平台、运维服务平台;上市以来,公司在稳步扩大现有业务的规模,提升现有业务盈利能力的同时,积极把握住行业大发展的契机,拓展服务领域、扩张销售渠道,完善产业链,优化业务结构,在保持输配电设备制造主营业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继续创新、转型、升级;奠定了公司在输配电制造领域的领先地位。

  近年来,公司在以智能电网设备为主营业务的基础上,逐渐向新能源领域进军,业务延伸至地面集中式及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开发以及建设运营、电动汽车充电设备及充电站的投资建设运营,形成“智能电网设备制造+新能源产业运营”双轮驱动业务格局,产业链完善,形成板块相互借力、协同发展的闭环业务,增强整体抗风险能力。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4号——创业板行业信息披露》中的“光伏产业链相关业务”的披露要求:

  报告期内,公司仍紧紧围绕“智能电网设备制造+ 新能源产业运营”的发展战略,扎实制造主业,把握新能源历史性发展机遇,大力开拓光伏EPC、储能等新能源业务。

  设备制造板块,公司是专业从事输配电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的科技型企业,服务客户主要面向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国铁集团、城市轨道交通、工矿企业等;新能源产业板块,涵盖地面及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前期开发、投资建设、EPC工程总承包、后期运维服务全生命周期,及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桩的生产销售、投资建设运营。客户主要为国内大型能源企业、工商业高耗能企业等。报告期内,新能源产业板块进一步向储能领域发展,包括发电侧及用电侧储能方案设计与配套产品服务、光储充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服务等储能相关业务的研发与市场开拓。

  智能电网设备制造是公司长期专注的主营业务、发展根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公司已拥有成熟的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售后服务与技术支持完整的制造产业链,业务规模稳步扩大。

  智能电网设备制造业务产品主要覆盖智能电网和轨道交通两大应用领域,包括中压配电柜、预制式电缆附件、高低压成套设备等一次设备,一二次融合成套柱上开关、一二次融合成套环网箱等一二次融合产品及广泛应用于新能源发电领域的预制舱式模块化智能变电站,广泛应用于城市及农村配电系统、铁路电力系统、发电厂及工矿企业配电系统、社会基础设施、医院高校及高端楼宇等下游,进一步提高配电网的可靠水平、智能水平及环保水平。为进一步助力新能源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契合电网高压化需求,提高产品附加值,公司持续推进新产品的研发及现有产品的升级优化。报告期内,公司研究开发出110kv高压电缆附件,满足110kV输变电线kv系列内锥产品的升级;完成35kV箱式变电站、10kV环网柜、KYN61高压开关柜、华式组合式变电站型式试验并取得报告,公司产品由中压向高压发展延伸,进一步丰富产品类别,扩大应用领域,增强产品核心竞争力。

  公司智能电网设备制造业务的经营主体为全资子公司福建中能电气与武昌电控,按照“研发—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的经营模式,以销定产,根据客户订单需求,进行技术方案的设计、生产计划的制定。公司已拥有独立完整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体系,根据市场需求及自身情况独立进行生产经营活动。

  配电设备的主要原材料为各类化工原材料、电气元件、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等。为进一步优化运作成本,实现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有效互动,公司设置供应链中心,统筹采购总体安排及供应商开发、管理工作。在供应商选择方面,公司通过对供应商的产品价格、产品质量、企业实力进行综合评审,从而选定一般产品的合作供应商。公司年初和供应商签订年度框架协议,在具体采购时再次签订合同。目前,公司已形成较为稳定的原材料供货渠道,与主要供应商建立了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

  公司制造业务主要客户为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国铁集团、城市轨道交通、工矿企业等行业大客户,因客户所在地的输电量、用户情况、配电方案、智能化等方面需求不同,公司配电产品主要采取以单定产”的生产模式,即根据所获得的订单由公司组织生产,但对部分通用的原材料或半成品,公司也会按照审慎研究制定的生产计划,辅以“计划生产”。

  销售模式上,主要通过直销方式完成,通过投标方式获取订单。公司成立至今,已形成专业化的研发、设计、生产组织体系及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服务体系。

  随着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的发布及“双碳”目标的提出,公司将业务由传统的设备生产制造扩展到新能源领域,布局光伏发电、光伏电站 EPC、电动汽车充电桩的生产销售及充电站的投资、运营,在报告期内进一步将业务拓展到发电侧及用电侧储能方案设计与配套产品服务、光储充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服务等储能相关业务,不断满足客户多元化能源需求,全面参与能源互联网领域的商业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紧抓能源互联网带来的商机。

  公司从事的光伏业务处于光伏产业链下游——光伏发电系统,涉及光伏发电业务主要为光伏电站的持有运营、光伏电站EPC业务。作为主业同时涉足输配电设备和新能源光伏产业的企业,公司在终端具有资源整合的独特优势。

  该业务包括集中式地面光伏电站与分布式光伏电站的投资、建设、运营,为用户提供绿色电力,提供先进、高效的能效管理解决方案,助力企业降本增效。该业务以子公司上海熠冠为主体,通过设立项目公司,在江苏、上海、安徽、湖北、广东等光照资源较好及经济发达的地区与工商业大型企业、园区管委会、高校合作,以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建设运营光伏项目。目前上海熠冠自持集中式地面光伏电站 20兆瓦,分布式光伏电站 40多兆瓦。集中式地面光伏电站以“全额上网”的方式运行,分布式光伏电站主要以“自发自用、余额上网”的方式运行。

  该业务以子公司中能祥瑞为运营主体。中能祥瑞拥有工程设计、电力工程总承包及施工、新能源电力行业资质,是为数不多的拥有齐全工程相关资质的民营企业,主营电网工程施工、电力设备运行维护等业务,拥有雄厚的项目管理、工程设计施工及电力设备维护能力。随着光伏等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中能祥瑞将业务由原来的电网工程施工业务扩展到光伏 EPC总承包业务,涉及光伏电站的可行性研究、合同洽谈、方案设计、原材料采购、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并网发电、运维等系列环节,为业主提供满意的交钥匙工程服务。报告期内,中能祥瑞不断加大人力资源投入力度,积极引进新能源行业专业人才,大力培育专业技术团队,全面开拓光伏发电 EPC项目业务。与国内大型能源企业共同进行光伏业务的合作。依托中能祥瑞在设计、采购、工程建设和项目管理方面的能力和优势,以及公司在电力行业二十多年的从业经验,有效控制项目进度、成本和质量,在推进 EPC业务的同时也有效带动公司箱式变电站、环网柜、开关柜等配套电力设备的销售,实现业务的高效协同联动。

  充电桩的生产销售:公司目前已拥有多种不同型号的直流、交流充电桩,已广泛应用在社区小型车充电、公交场站、大巴充电等,可实现从慢速、中速、快速、超快速的充电需求,运行稳定,获得用户广泛的好评。充电站的投资运营:公司充分依托自身智能电网业务在全国各地营销网络资源的优势,积极投建新能源汽车充电站,通过为用户提供服务获取充电服务费。目前已投资建设苏州基地充电桩基站、河北邯郸公交集团充电站中心、福州充电站中心、杭州充电站中心,业务区域覆盖华东、华中以及华南多地。

  公司于报告期内成立全资子公司北京中能聪聪科技有限公司,前期主要推进移动充电机器人的研发立项工作。该产品能够解决充电车位紧张、充电设施安装改造工程量大、成本高等城市应用场景中的痛点问题,通过智慧科技为新能源储充行业提供服务支撑。

  报告期内,公司加大力量布局储能板块,加码人才储备与研发力量促进储能产品开发及配套储能服务提供。

  根据前瞻性战略布局,依托公司自身在电力行业拥有的设备制造、光伏发电项目管理、用户侧客户粘性强等优势,经前期充分的市场调研,报告期内进一步加快面向发电侧的储能集成系统、面向用户侧的工商业储能柜等集成产品的研发工作,掌握储能系统关键技术,为客户提供储能系统及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同时,报告期内公司也开始涉足便携式储能领域。

  公司专注于输配电设备制造行业二十多年,经过长期的沉淀累积了深厚的技术储备,自主研发了C-GIS环网柜并在国内率先推出,在国内首先成功开发电气化铁路单芯电缆专用组合式电缆护层保护器,积极推动中压电缆附件国产化进程。近年来公司不断跟踪行业发展趋势,持续聚焦产品的技术升级,产品应用电压由中低压向高压延伸,应用领域由配网侧向发电侧延伸,不断提高产品智能化水平。公司拥有实力雄厚的产品研发中心,配置了现代化的软、硬件,拥有专业的科研队伍,不断创新,持续研发出更加智能、品质卓越、满足电网发展的新产品。目前公司已拥有专利、软件著作权等100余项,参与多项国家级行业标准制定,系列产品已通过国家权威机构型式试验和认证。公司先后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福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福建省创新型企业、国家驰名商标企业、福建省科技小巨人企业、福建省新型研发机构、福建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福州市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等。为持续保持公司竞争优势,公司注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加强对新领域、新产品、新工艺的探索和创新。并于近年来加大光伏、储能和充电桩新能源领域的投入,通过深挖客户需求,不断创新产品,完善能源系统解决方案。公司积极引入能源、电力电子等相关行业专业人才,构建的研发团队专业结构齐全,核心骨干成员来自国内知名院校,拥有大型企业工作经验,具备丰富的项目研发和团队管理经验。卓越的科研团队助力公司整体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

  公司管理团队核心人员长期从事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拥有资深的电力行业输配电领域研究经验。经过不断的优化,公司已组建了一支富有能力和敬业精神的高素质团队,长期专注于电力系统内的销售工作,深刻理解用户的需求,并积累了丰富的资源、销售渠道及从业经验。公司通过实施积极的营销服务策略,针对市场的新形势和新变化,能够迅速做出调整和实施战略布局,通过建设和完善营销服务网络,不断强化公司的市场覆盖,使公司具备了较好的营销服务网络基础。

  公司紧抓“双碳”背景下新能源产业良好商机,根据行业的发展趋势,全面加码新能源产业的布局,加大高级人才的引进力度,充实到公司各个层级管理岗位。新引进的新能源团队具备专业的能源行业从业经验,管理人员具有大型能源企业从业经验,积累了丰富的资源;熟悉创新的商业模式,能够敏锐洞察市场,率先突围做到行业先知,助力公司抢占先机,为公司新能源业务的发展壮大打下坚实基础。

  公司深耕输配电设备二十多年,在电网、发电企业、轨道交通以及工矿企业有着扎实的客户基础,其中不乏新能源赛道的主力军。随着新能源EPC项目的持续落地,公司适用于新能源项目的电缆附件、预制舱式变电站、开关柜等产品销售被进一步带动。公司依托新能源实际投资、建设施工、应用场景,深度挖掘输配电设备升级转型需求。公司强化产业链协同,发挥核心技术及先进制造能力,形成板块相互借力、协同发展的闭环业务,增强整体抗风险能力,提高公司综合竞争力。

  公司全资子公司武昌电控持续致力于轨道交通系列产品的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先行进入铁路市场,有多年的产品技术和经验积累,和全国各大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设计院有良好的沟通渠道,拥有一支了解客户需求的技术及服务队伍,显著提升公司在轨道交通领域的竞争力。

  公司在福建福清设有大型生产基地,拥有现代化的高标准厂房及技术精良的专业队伍,拥有高效、快捷的精益制造系统,建有多条先进的自动化生产流水线,配套有较为齐全的国内外先进生产检测仪器设备,拥有高效的生产制造能力。

  2022年,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31,216.33万元,同比增长27.4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111.40万元,同比增长81.68%;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700.36万元,同比增长100.60%。2022年主营业务发展情况如下:

  轨道交通竞争优势持续凸显:2022年,致力于轨道交通领域的武昌电控继续彰显在轨道交通领域的竞争优势,凭借多年服务铁路系统的经验及优质的服务,通过精准营销以及对投标细节的把握,获得稳定的市场份额,实现了中国铁路北京局、呼和浩特局、沈阳局、郑州局、济南局、太原局、广铁集团、成都局、上海局、武汉局、西安局、哈尔滨局、昆明局、兰州局、青藏公司、南宁局、乌鲁木齐局、南昌局全覆盖,并积极扩展高速公路业务。箱式变电站、高低压开关柜、无功补偿等产品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35kV箱式变压器新产品实现销售突破,所内一体化变电站实现研发突破。电缆附件外贸订单收入增长:公司海外市场主要是电缆附件的销售。2022年,电缆附件事业部凝心聚力,重点围绕海外核心客户需求,全力以赴开拓市场、组织生产,完成多个大订单的交付。为进一步满足国内高压、长距离、大负荷输电、用电需求,丰富公司产品类别,提高产品盈利能力,报告期内公司加大对 110kV电缆附件新产品和无线监控系列产品的研制。

  2022年,光伏、储能等新能源相关产业迎来历史新机遇,能源互联网站上新高度。面对新能源行业爆发的窗口期,公司子公司中能祥瑞紧抓行业发展良机,全面加码新能源产业的布局,大力引进专业团队,在全国范围内积极开拓光伏EPC业务。中能祥瑞深入分析自身及竞争者的特点,从供电接入系统路径方案审批开始,全周期跟进与服务,长期增强客户粘性,为客户提供完整的光伏、光储充系统解决方案。报告期内中标金昌润鑫永昌河清滩 120MW光伏发电项目、国电投福建长城华兴玻璃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等重点工程,业绩实现较大幅度增长。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公司致力于成为国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未来,公司持续根据行业发展趋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遵循“智能电网设备制造+新能源产业运营”的双轮驱动发展格局,继续聚焦主营业务,加强高电压等级产品以及一二次融合产品研发力度,提升公司产品质量水平,全面满足客户的需求。

  研发上,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我国能源结构发生变化,公司将充分利用自身在输配电行业累积的经验,关注新型的电网结构、先进的输配电方式、控制和安全防御系统及储能设施的建设和应用,重点加大对高电压等级产品、发电侧及用户侧储能产品研发力度。生产上,公司进一步推行精益化生产、精益化管理,完善工艺水平,优化生产作业流程,增强灵活性,提高库房容积率、周转率,有效提升生产效率,提升产品交付能力,同时随着“一二次融合智能配电项目”定向增发募集资金到位,包括一二次融合环网柜、一二次融合柱上断路器等相关产品的产能将得到进一步释放,将大大提升公司的生产能力。销售上,公司将在服务好已有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国铁集团、轨道交通、工矿企业等行业大客户的基础上,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结合新产品线的开发,挖掘包括“五大四小”发电企业、高速公路、移动通信等领域内新的核心客户。

  公司自2015年开始涉足包括光伏发电等在内的新能源业务,目前新能源业务已经成为公司战略发展的重要板块。2023年,公司仍然继续坚持新能源的发展,技术和产品驱动,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持续提升。光伏业务方面,公司将充分依托自身优势,持续大力开拓光伏EPC业务,为客户提供满意的光伏系统解决方案。同时通过光伏项目EPC带动公司产品销售收入增长。储能方面,公司将继续密切关注国内外储能市场,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索最优储能方案,加强储能业务开拓。充电桩方面,公司将在原有充电桩和充电站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结合公司已制定的发展战略,合理布局未来投资。鉴于公司目前在光伏发电领域、储能领域、新能源充电领域的业务布局,以及国家对储能、充电产业的政策支持,公司未来将加大在智慧储充行业的布局,以“软件+硬件”的模式构建开放、智能、互动、高效的智慧储充智能化系统,为新能源运营商提供智能储充运营、运维及系统解决方案,以智慧科技为新能源储充行业提供服务支撑。

  着力制度和流程优化,致力完善决策机制及职责分工、提升经营水平,努力在经营管理各方面取得创新性进步与突破。进一步规范明确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的职责范围,完善董事会、管理层和各子公司之间的分工、权责和管控模式;不断完善各子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强化组织管理原则,建立规范的决策程序和管理流程,提高决策水平和决策效率;完善战略规划体系,加大战略规划的执行力度,为业务板块提供服务和支撑。

  将管理水平的提升视为公司基业常青的根本保证。公司将从人才队伍、激励及考核机制、各项业务流程、建立企业文化、内控制度监督等各个方面全面提升公司的管理水平。进一步进行集团内的协同整合,建立建全集团内部交易结算制度。

  公司将依据科学的管理方法,以目标为导向,加强绩效管理,完善供应链管理,优化风控管理。公司将持续优化现有流程,实现企业高效运行,对重点经营内容进行专项项目管理,让风险可控化,让运营效果可视化。

  2023年3月14日,公司召开第六届董事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预案的议案》,公司拟发行不超过人民币4.00亿元(含发行费用)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拟投资于新能源储充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公司致力于成为先进的能源互联网系统解决方案运营商,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具体涉及储能、充电桩产能的扩建及高压实验室、电力电子、储充一体研发中心的升级改造,为国家大力支持的产业,符合公司未来发展战略,符合能源行业发展趋势。2023年,公司将全面推进上述再融资事项相关程序,为公司未来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加速推进公司实现产业升级。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电力产业的快速进步,输配电设备需求和更新速度增长迅速,行业内企业数量增加较快,市场竞争加剧。如果公司在产品创新、规模扩张、销售网络构建、营销管理等方面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状况,公司面临的市场竞争风险将会加大,导致公司产品市场占有率下降。

  应对措施:公司持续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加大研发投入,实现产品升级,保持核心产品竞争优势;销售方面,紧密围绕市场和目标制定合理的营销战略,培养富有战斗力的团队,加强市场开拓力度,不断提升客户服务能力,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2019年末、2020年末、2021年末及2022年末,公司应收账款期末账面价值分别为68,573.62万元、79,479.05万元、89,815.91万元、91,567.23万元,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的比例相对较高。公司智能电网主要客户为电力系统、铁路公司、工矿企业等行业大客户,对外付款相关的内部行政审批流程较长,导致公司回款周期较长。虽然上述客户资信良好、实力雄厚、规模较大,应收账款有较好的回收保障,但随着公司销售规模的增加,应收账款数额不断增加,将可能导致公司速度和运营效率的降低;同时根据账龄的递延和历史信用损失经验,结合当前状况以及对未来经济状况的预测,通过违约风险敞口和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率,计算预期信用损失,将对当期损益造成一定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根据不同客户的回款状况,将应收账款额度纳入相关销售人员的绩效指标,将应收账款的实际回收与销售人员的薪酬直接挂钩,以加强货款的催收力度。

  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业产品技术要求较高,专业性强。公司通过长期的发展,在智能环网柜系列、电缆附件系列形成了自主创新能力、进口替代能力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核心技术、技术团队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若公司未来无法及时开发出市场需要的新技术、新产品,丰富技术储备并进行产品的升级更新,或公司核心技术泄露、核心技术人员流失,将使公司持续创新能力受到影响,则可能使公司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丧失。

  应对措施:公司积极根据行业发展态势,持续保持一定的研发投入规模,丰富技术储备,促进产品的升级。努力把“人才竞争“提升到企业战略高度,尊重人才,重视人才,建立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

  公司产品结构未发生显著变化,仍以C-GIS环网柜、箱式变电站及高低压成套设备、电缆附件为主,该项业务客户结构稳定,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产品供给的增加导致产品售价的相应调整,加之原材料成本的上升,公司主营业务综合毛利率存在下降的风险。

  应对措施:积极查找生产经营管理中的“短板”,制定对应的措施,不断优化公司管理手段,切实提高管理效率;实施精细化管理,提高公司发展质量;认真抓好成本分析工作,完善成本管理制度,不断健全内控体系,提升公司经济效益。

  公司在保持智能电网制造业务稳健发展的同时,积极把握新能源行业发展契机,布局光伏EPC、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建设、运营业务、储能设备研发生产。公司前期已做了充分的调研,但由于不同行业、不同业务的管理模式、经营模式存在差异,存在公司管理运营不能适应新业务发展导致业务拓展不如预期的风险。同时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受国家政策影响较大,未来公司可能面临着国家产业政策改变、政策未及时落地等风险,导致公司新业务开拓未达预期。

  应对措施:公司与新能源业务团队建立紧密、顺畅的沟通机制,密切关注其经营情况和相关项目进展,尽量减少风险。同时公司充分做好市场调研,充分论证,把脉客户的需求,探索创新灵活的商业模式,及时根据市场变化调整策略,减少新业务拓展风险。

  高素质专业人才是公司的核心竞争要素。公司经过多年的经营,虽然已初步建立了行业内具有较强竞争力和丰富经验的管理和技术团队,核心技术人员较为稳定,并且公司已经实施了多种绩效激励制度,但由于行业发展迅速,对专业人才需求不断增加,不排除发生核心人员流失或人才短缺的情况,这将给公司经营带来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积极做好人才梯队培养建设工作,制定多种绩效激励制度,保持核心人才团队的稳定。

  实锤退市!85万手封死跌停,超2万股东踩雷,光热发电概念爆发,龙头20cm涨停

  已有2家主力机构披露2022-12-31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91.38万股,占流通A股0.24%

  近期的平均成本为6.39元。空头行情中,并且有加速下跌的趋势。已发现中线卖出信号。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尚可,暂时未获得多数机构的显著认同,后续可继续关注。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

Copyright © 2012-2021 天博体育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HTML地图 XML地图  ICP备案:苏ICP备19024252号-1